武汉华美实验学校
这所学校用“火与金”淬炼出非遗的校园重生
    时间:2025-04-25
关键词:掐丝珐琅 烧箔画 非遗活态传承
摘要:武汉华美实验学校以国家级非遗 “掐丝珐琅” 为纽带,搭建起传统文化与青春对话的桥梁。本学期,这项被誉为 “燕京八绝” 的工艺走进校园社团,让初中部的学生们在每周一课时的沉浸式实践中,触摸文明肌理,传承匠心精神。

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

被誉为“永不褪色的艺术”

烧箔画,一项以火焰为笔

金箔为纸的“金属魔法”

古琴,中国最古老的拨弦乐器

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入选世界非遗

武汉华美实验学校创新性地

将这三大非遗技艺纳入美育体系

通过“技艺研习+跨学科融合+创意转化”

构建起“非遗活态传承”的特色实践课堂。


金丝绕指间 釉彩绘古今

掐丝珐琅画的千年新生

指尖上的“燕京绝技”

武汉华美实验学校以国家级非遗 “掐丝珐琅” 为纽带,搭建起传统文化与青春对话的桥梁。本学期,这项被誉为 “燕京八绝” 的工艺走进校园社团,让初中部的学生们在每周一课时的沉浸式实践中,触摸文明肌理,传承匠心精神。

1d4548c2-2f8e-4ecf-9ec7-e77e2eeda727.png


活化课堂


从掐丝塑形到釉料点蓝,学生们在书签、杯垫上创作缠枝莲纹与现代几何的碰撞。

f0791501-a3c3-487c-b74e-c79582cac432.png


七年级学生张一尧感叹:“原以为简单绕线,实则需手稳心细,更要读懂纹样背后的吉祥寓意!”

学期末的“珐琅星河”画展,传统纹样与二次元主题交织,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光芒。


火舞金箔 路刻时光

烧箔画的金属魔法

武汉华美实验学校自2023年开始,以 “烧箔画”非遗课程为纽带,编织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之桥。每周一节的社团时光里,初中生执火焰为笔、以金箔作纸,在非遗技艺的温度中触摸文明肌理,让古老智慧在青春血脉中奔涌不息。

e3ab8c99-7020-470c-be4c-8a3b7d5763d3.png

923fbdc9-8c4e-4684-8e4b-634175927984.png

科学与艺术的碰撞

学校打破学科壁垒,构建 “非遗 +”教育生态:历史典故为创作注入灵魂,化学课揭秘金属氧化奥秘,美术课的色彩美学指引构图创新。

82ec8226-f54f-462d-aba5-cab836e59110.png


学生以“古风手账”为灵感,用烧箔技艺创作书签,让青铜纹饰与传统书法碰撞,传统在火苗中破茧重生。

4e915d3a-afc4-4b6e-ad12-5c746a4af506.png

校园实践

七年级学生肖梓晨屏息操作时惊叹:“火苗烧过箔片的瞬间,仿佛看见古人的匠心从历史深处走来!”百余幅“金箔星辰”点亮校园展厅,见证非遗与青春的创意对话。

7b4d54fb-fc5c-4cc3-9e88-b12df38fefe6.png


七弦诉千年 雅韵润心田

古琴中的天人合一


美育与修身

从2024年开始,学校开设“琴心雅韵”古琴选修课。课堂之上,学生轻抚七弦,在《高山》巍峨、《流水》潺潺之韵律间徜徉。指尖起落,丝弦震颤,不仅是技法的修炼,更是对“静心修身”传统文化内核的深度感悟。

8f2a2102-4324-4954-9c44-665fe0d0e79a.png


文化传承

“弹琴时,恰似与千年前的文人雅士同饮香茗。”学生李嘉珊分享道。校园琴声袅袅,非遗不再是历史课本的符号,而是流淌在青春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在武汉华美实验学校,非遗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青春创意的载体。掐丝珐琅的釉彩、烧箔画的金辉、古琴的雅韵,共同编织出一张文化传承的星网。

在武汉华美,传统与未来相遇

匠心与创意共生

这里,每一件作品都是文化的告白

每一次实践都是文明的接力



武汉教视记者:李灏

通讯员:卢媛 邓潮 蔡曼

点击进入原文阅读链接:这所学校用“火与金”淬炼出非遗的校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