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篮人间烟火气
作者:806班 余越悦 指导老师:成婷
都说菜市场是最富有人间烟火气的去处,小区门口的菜市场“蔡家市场”我已经两年没去过了。
还记得蔡家市场的侧门总是比正面热闹,门侧面就是一家包子铺,曾经也卖豆浆和豆腐脑,那里的粉丝包子我最喜欢;对面的是一家修补铺,鞋底掉了,衣服大了,雨伞坏了都能修好;接着就是一地的地铺商贩,走的时候要小心翼翼才能不踩到他们的蔬菜。尤其是夏天,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吆喝声让你觉得买了这家的菜就对不住另外一家;室内再走两步就是一个熟食店,店主很热情,卤鸡腿也好吃,只是有很多年没有见到了;熟食店的背面有一家腌菜店,那里的酸萝卜有两爽——“酸爽”和“清爽”,每次买上一大袋子我十几天就吃光了……
“妈,那家的酸萝卜一袋子多少钱来着?”
“两块钱吧。”
念着魂牵梦萦的酸萝卜,我又一次迈进了菜市场。这里变化真大啊,侧门已经关了,正门也用竹竿搭起了长长的简易通道,上面挂起了“建设中国卫生城市”的字样,看上去已经有些时日了。所以曾经处于黄金地段的包子铺也倍显萧条;对面的修理铺也不见了,连篷子都拆了个一干二净;原本布满小摊小贩的地方变成了停车场,曾经热热闹闹的夏天气息被摩托车之间面面相觑取代;熟食店还在,它背后的腌菜店却没了。我心心念念酸萝卜,恐怕也只能在梦里相见了吧!
我问自己,这样的情况,真的就一点没有预料到吗?外卖盛行,疫情来临,还有多少人会自己做饭,还有多少人会自己拎着一大篮子菜回家做饭?那些凌晨进的货,经过一步步繁琐工序巧手腌制的,带有夏天气息与菜市场独有手艺的腌萝卜,只要两块钱一袋啊,竟也会消失。
我们往里走,海鲜区还是一如既往的环境差,之后便是蔬菜和肉的分区。我们买了一袋青椒,上秤,称重,算价钱,一块八。
肉店老板问我们要什么,我妈说:“不用太好的肉,也不用太大块,就是喂乌龟……”
“喂乌龟啊!”老板厚道地笑了。他笑起来的样子,有点像谢霆锋。
他顺手操起案板上的一小块生肉,用袋子包好,递给我们,没有称重。
“不要钱啊?”我妈问。
“这么小一块我怎么上秤啊?送你们的了。”
说实在话,我知道那是一块小到上不了称的边角料,也不知道他是出于好心还是希望我们下次惠顾,但不管怎样,我感谢他,我感谢他没有刁难我们。
“那家店你外婆常去,位置蛮偏,价格也便宜些。”
“知道为什么很多市区没有菜市场吗,因为很多小贩买不起市区的房子。”
妈妈一路絮叨着。
两块钱能买什么?一堆手伴,还是最新版手机?
一块八能买什么?一杯“快乐肥宅水”,还是游戏的新装备?
零元呢,能买什么?一颗除了喂乌龟毫无用处的好心吗?
他们是被时代抛弃的人,我一路这样想。
当现在的年轻人宅在家里,边打游戏边聊天,边“抑郁”边“思考人生”;他们却像在另一个世界一样,还在生活的边缘为养活自己苦苦挣扎着。
所以,看在这三块八毛钱的份上,在这个时代也许会放慢些脚步的夏日,在他们最后彻底被时代所抛弃之前——去看看那最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吧。像我们的父母,我们父母的父母一样,去领略一回那也许注定会被落下,但绝不该被遗忘的烟火气。
去看看他们吧!挎一只菜篮子,去把那久违的人间烟火气一一拾起。
点评:这是一篇非常接地气的学生习作,作者在疫情后陪母亲去菜场买菜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曾被称为最富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目睹了小贩们做生意的质朴豪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无奈以及对菜市场命运的担忧。小作者能从细微处引发对疫情之后人生的种种思考,夹叙夹议,以小见大,显示出极强的观察、思辨能力和扎实的写作功底,文笔隽永,读后令人动容。
《回首,瘦了一季鹅黄》
作者:初中部语文老师 成婷
那一季的大火草
已经悄然绽放
还记得它花苞的样子
粉红色的大绒球
像一个圆满的梦
饱胀欲坠
那时的你
高峻伟岸
满面春风
眼神犀利
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像一只振翅的苍鹰
不知何时
秋风的凉意
渐渐袭上你的面庞
低垂的眼睑
似在诉说着风霜
无常
风雨飘摇的路上
难免会有褪色的记忆
只要灵魂不失光彩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生活的原色流光依旧
转身回眸
你风姿清瘦
站在原地,停留
等下一季
鹅黄新绿
落红易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