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周国平曾说:“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有生产力。”在周国平眼中,“独处“是一种与内在自我精神的对话,但在现实中,拥有“独处”能力却并不简单。
进入独处状态意味着完全不受外界打扰,不与外界产生交流,是高效而充实的状态。华一美联学校每天也会给足学生们进入独处状态的晚自习时间,但是学生们能否真正“物尽其用“呢?
据初中部学生们反映,每天大约会有3~4小时的独处时间,包括午休和晚自习,且大多数同学都能适应长时间的独处,并十分享受这种状态。
老师们认为除个别的同学以外,大多数同学在自习课上都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且大部分都能做到自主学习。学生们也认为自己进入状态大多只需要10分钟左右,只不过一般进行的是业余自修活动(如看书、做题等)。
其实,无论是学生或是老师,都一致认为独处时间对中学生是极其高效、重要的时间。学生们在独处过程中也有会选择私下交流讨论的,但他们同样认为独处是很好的思考时间,有自主性,可以扩宽知识面。
当被问到“是‘独处’还是‘交流’更有利于学习”时,老师们也一致表明:“独处优先”。这是因为只有在独立的探索中才会对学习的事物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产生聚焦的疑点后才能更好的交流。所以大多数老师会选择在自习时前一个小时给同学们自主学习,而大部分我校学生独处的能力较强,从这段时间中收获颇多。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大部分成绩优异的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好独处时间借助各种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而极少部分不能高效利用独处时间的同学,在学习效率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都说明把握独处学习的时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对初中生来说,更是一项有待提高和掌握的重要本领。